精神卫生日的活动总结

时间:2025-08-25 14:20:39
精神卫生日的活动总结

精神卫生日的活动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神卫生日的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神卫生日的活动总结1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做好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呼吁全社会关心关爱精神障碍患者,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经xx市卫生计生委统一部署,昨日,xx市精神卫生中心分别区县相关单位联合举办了“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义诊活动。

10日上午,在本次系列宣传活动主会场涪x区活动现场,xx卫生计生委、市残联、市公安局、市综治办、市民政局和区县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该活动,并看望慰问医务人员、义工和精神障碍患者。

在各活动现场,市精神卫生中心派出的专家们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就心理健康、精神疾病、睡眠障碍、抑郁障碍、强迫症等方面的预防和治疗接受了群众的咨询,并为来参加就诊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义诊服务,同时,还向群众发放了精神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汪涛表示,每个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由于人们对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等方面的认识不足,所以并没有得到合理的重视。我们希望通过活动,向群众进一步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自我精神保健意识,增进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注和理解。

近年来,xx积极探索新的精神卫生服务管理模式,以"一模式,三平台"为基础,大力推行"全人医疗照顾"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了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社会服务为支撑和慈善救助为补充的全面服务体系。力争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规范的基本医疗、康复和心理健康服务。

精神卫生日的活动总结2

2018年10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6日是第31个国际盲人节,根据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卫生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的活动主题以及第29个国际盲人节“推进文化建设,共享文化成果”的活动主题,历时两个星期的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及第29个国际盲人节宣传活动。由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残联积极主动,活动准备充分,县级各有关单位、各乡(镇)认识到位,密切配合,使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及第29个国际盲人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收到一定实效,深受广大盲人及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和好评,现就开展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精心策划组织,早安排快行动

为认真做好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及第29个国际盲人节活动,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县残联领导积极主动,下发了《XX县残联关于开展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的通知》及《XX县残联关于开展第29个国际盲人节活通知》精神,要求各乡(镇)人民残联要以“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大力宣传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传授提高心理素质和缓解精神压力的知识和技能,促进精神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白内障的预防、视力保障措施等,要求各乡(镇)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增进社会对盲人及精神病患者的理解和帮助。九月二十四日,在县残联召开由各乡(镇)残联理事长及康复指导员参加的全县残残人工作会议,会上,县残联刘理事长对两个活动作了安排布置,要求各乡镇残联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心协力抓好两个活动,由于领导重视,活动早安排快行动,为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及第29个国际盲人节活动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1、开展宣传活动

10月10日上午,县残联全体干部职工、县人民医院眼科医生及龙岗精神病院的三名医生在县城西大街设立了宣传场地,拉起主题标语,大力宣传白内障的预防、视力保障措施等知识,宣传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传授提高心理素质和缓解精神压力等方面的知识。散发宣传材料3000多份,服务过往群众5000多人次;各乡(镇)残联结合各乡(镇)的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了社会对盲人及精神病患者的理解和帮助。

2、开展走访慰问贫困盲人及精神病患者家庭活动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9月29日至9月30日,县残联组织对全县38户贫困盲人及精神病患者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去慰问金每户200元。为2008年考取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的5名残疾学生(含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无偿资助,发出资助助金11000元。各乡(镇)人民政府也组成慰问组,对贫困盲人及精神病患者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县乡两级共走访慰问贫困精神病患者家庭88户,发放慰问大米2050公斤,发出慰问金27600元。

总之,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各部门、各乡(镇)密切配合,我县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及第29个国际盲人节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既为残疾人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又营造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关爱他人,快乐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经过一片草地时,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小女孩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作一位仙女,对小女孩说:“请你许个愿吧!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想了想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在她的耳边细语了一番就消失了。后来,这个小女孩果真快乐地度过了一生。

透过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关爱他人,才能快乐自己,并在关爱别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只有你慷慨地付出,才会有惊喜的收获。有时,成功就是我们不经意付出的回报。

大家一定听说过“盲人提灯笼”吧?也许有人要取笑盲人:“你走夜路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真是多此一举!”可盲人却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我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是啊,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他人的关爱就像抖动一个蜘蛛网,我影响着他人,他人又影响着更多的人,彼此相连,互相关爱。在这个大集体中,我们都喜欢关心别人的感觉,更喜欢被关心的感觉。同学身体不舒服,给他递杯热茶,关切地问候几声;同桌忘记带橡皮,悄悄地递上一块;同学学习有困难,主动给他分析、讲解……关心、帮助他人就是自己心中装着别人;关心、帮助他人就是在自己开心的同时也让别人开心;关心、帮助他人就是理解别人。当困境中的人,伤心中的人,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就像心中拥有了一朵美丽的花儿,却感觉拥有了整个春天啊!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而需要帮助的时候,所以,我们看到别人处于困境时,应该主动伸出援助的双手,在帮助别人过后,看到别人开心,你也会从心里面感到 ……此处隐藏6791个字……卫生的范畴,这些情况不加重视和专业的治疗,可能会造成精神分裂症。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见与歧视现象较严重,这些都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怀。

精神卫生状况趋于年轻化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显示,到20xx年为止全世界共有约4.5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而全国精神卫生病发率呈上升趋势,并且趋于年轻化,比去年增加了千分之一,在我市住院病人中,最年轻的精神卫生患者是12岁,精神卫生问题年轻化已经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正确认识疾病

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儿童的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酒精与醉药品滥用以及自杀等问题明显增多。

抑郁症是神经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持续性疲劳和内在动力缺乏、精力减退。患者通常会感到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生不如死等,是一种危害性相当大的慢性疾病,而且致残率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易患抑郁症?又应该如何预防和祛除抑郁呢?专家告诉记者:“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建议大家在遇到压力时尽量想办法释放,比如找朋友聊天,或者找心理医生倾诉,做一些户外运动。总之,遇到压力要及时排解,在压力中更好地适应,这样不容易患精神疾病。”

网络使用成关注焦点

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来说,网络带给他们的好处是明显的,网络的丰富与新奇,可以大大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开发大脑潜能,但是可能很多家长不明白,那些过度沉溺网络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某种问题导致,比如父母不和,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或者没有让孩子感兴趣的社会活动。理性、平等、友好地和孩子对话是最重要的办法。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由世界精神卫生联盟提出。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社 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计划10月10日前后在全国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至20xx年已先后举办了14届活动,结合现实情况和精神卫生的需要,确定每年的活动主题。

1、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精神卫生问题(mental health problems),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又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组疾病的总称。可分为两大类,即重性精神病和轻性精神障碍。重性精神病指患者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行为异常,并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这类病包括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轻性精神障碍则是指患者无严重持久的精神异常,尚能适应社会生活,对病态体验有一定的认识、有求治欲望,如神经症,失眠症和某些心理障碍。

现行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将精神疾病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10大类为:

1. 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老年期痴呆。

2.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如酒精依赖综合征。

3.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4. 心境(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和躁狂症。

5.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如焦虑症。

6.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如失眠症。

7. 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如偏执型人格障碍。

8. 精神发育迟滞。即通常所说的智力低下。

9. 心理发育障碍。如儿童孤独症。

10.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精神卫生日的活动总结15

20xx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是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为了动员全社会关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扩大《精神卫生法》的社会影响力,也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20xx年精神卫生宣传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省、市疾控的统一部署,保障人民精神卫生健康,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精神卫生健康的正确认识。我中心决定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以“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在市卫生局的组织下,我中心于20xx年10月10日与玉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福清融康医院在市街心公园举办精神卫生宣传咨询活动。同时邀请福清市电视台、福清市侨乡报参加此次宣传活动,对我们的宣传活动进行全面的报道,扩大宣传力度和范围。活动现场,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正在得到民众的重视。活动当天共接受居民健康咨询300多人次,其中心理咨询的有100多人次,测量血压的居民有200多人次。共发放精神卫生宣传折页3000多份,发放第三期、第四期《我爱健康》杂志各100本,展出精神卫生知识展板10面。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总体来讲,我们借助此次宣传咨询活动向广大社会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精神卫生法》,呼吁社会各界要共同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要保护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格尊严。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维护精神疾病患者合法权益,保障和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宣传国家精神卫生工作政策及取得的成绩,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引导公众关注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让公众走近精神疾病患者,了解精神卫生中心的服务内容,逐步消除社会歧视。

《精神卫生日的活动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